从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上半年,面对国内疫情多发散发,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江苏省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海洋经济企稳回升,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
海洋传统产业稳步发展
海洋交通运输业逐步恢复。上半年,全省沿海沿江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9亿吨,同比增长0.9%;集装箱吞吐量1067万标箱,同比增长4.8%。沿海港口中,盐城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增幅较大,同比分别增长39.2%、69.4%。沿江港口中,江阴港货物吞吐量增幅较大,同比增长9.3%,达1.7亿吨;泰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增幅较大,同比增长13.6%。盐城市新辟3条内河集装箱航线(射阳内河港至太仓港航线、大丰港内港池至上海港宜东码头航线、大丰港内港池至宿迁港航线)和1条海港集装箱航线(盐城港大丰港区至南通吕四港航线),开辟海河联运新通道。《南通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得批复,沿江9个港区整合为3个港区(如皋港区、南通港区、通海港区),沿海3个港区整合为1个港区(通州湾港区),确立“一港四区”总体格局,形成“公铁水、江海河”无缝衔接集疏运体系。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与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江苏沿海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紧扣“港”和“路”两个重点,明确到2024年,沿海地区初步建成“海港领航、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双向开放、生态绿色”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一国际枢纽海港、一出海口、一门户”海港格局体系。
海洋船舶工业承压前行。今年以来,船舶工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问题基本疏解,行业发展承压前行,多类型船舶实现顺利交付,高端船型和特种船的新接订单位居世界前列。全省三大造船指标两降一升,造船完工量为666.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6.6%;新承订单量为754.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7.8%;手持订单量为454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1.6%。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统计,江苏省4家船企新接订单量位居全国前十,其中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与地中海航运公司签订了20艘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建造合同,是中国船舶工业单笔最大的双燃料动力船舶订单。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江苏省“十四五”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船舶和海工市场份额在国内超40%、国际市场份额力争达到18%左右,率先建成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一批船舶海工装备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成为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第一强省。
海洋旅游业推动复苏。2月中旬开始的国内多地疫情复发,打乱旅游市场复苏节奏,旅游人次、旅游收入等再次下降。上半年,沿海三市入境过夜旅游者16936人次,同比下降24.8%。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财政厅联合出台《关于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促进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加大纾困帮扶力度、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三个方面提出16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助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促进文旅市场加快复苏。沿海三市配合出台切实有效纾困政策,加力推动旅游市场全面复苏。连云港市印发《连云港市打造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方案》,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通过打造节庆品牌、文创品牌、港城味道等措施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激发潜力、释放活力,探索形成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连云港模式”。盐城市委、市政府主办盐城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南京、常州、苏州等国内部分城市现场签订城市文旅区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15个文旅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116亿元,发挥文化产业引领带动作用。南通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南通“好通游”文旅消费推广季系列活动,助力文旅企业复工复产,拉动文旅市场消费。
海洋渔业基本平稳。上半年,全省海水养殖产量34.3万吨,同比增长3.9%;海洋捕捞量13.4万吨,同比下降3.6%。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江苏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0-2030年)》,规划指出,要加快形成海水养殖立体发展体系,提升潮上带池塘养殖能力,稳定潮间带贝藻类养殖面积,拓展潮下带渔业发展空间。
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海洋电力业快速发展。上半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183.3万千瓦,同比增长82.7%;海上风电发电量15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6%。亚洲首个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海上风电项目——如东海上风电场,累计发电量已突破10亿千瓦时。先后成功建成江苏省首批中近海海域海上风机5G基站,5G信号成功覆盖周边50千米海域,实现江苏海域5G网络从无到“优”的突破。《江苏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到2025年,省内可再生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以上,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6600万千瓦以上,占总装机比重超过34%。风电装机达到2800万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装机达到1500万千瓦以上。根据规划,江苏将建立海上风电资源竞争性配置工作机制,形成近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按照“近海为主、远海示范”的原则,通过技术引领、政策机制创新等多种方式,全力推进近海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稳妥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建设。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加快恢复。上半年,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产品结构发生改变,油气开发类产品主导市场的格局向油气+海上风电装备双轮驱动转变。国内首艘“运输+起重”一体化深远海海上风电施工船“乌东德”在招商工业江苏海门基地正式交付,启东海洋工程打造的江苏龙圣海工4000T全回转起重船项目实现全船贯通,南通中远海运船务签订国内首艘SOV运维母船改装订单。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稳步增长。上半年,海水淡化产水量达1.2万吨,同比增长7.9%;海水利用量49.5亿吨,同比增长4.8%。国家《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90万吨/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125万吨/日以上,其中沿海城市新增105万吨/日以上,海岛地区新增20万吨/日以上。行动计划将推进“十四五”时期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要求的具体落实,促进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下阶段将切实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鲜明导向,抓住经济回复关键期,不断巩固海洋经济稳定恢复基础,确保江苏省海洋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转载自江苏广电荔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