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前沿如长虹卧波,红色的自动化桥吊娴熟地伸开臂膀,抓起新能源集卡上的集装箱,放进靠泊在码头前沿的船舶。近日,记者走进长江流域首个堆场全自动化码头——太仓港四期码头,被眼前的场景深深震撼。
“这里镶嵌了许多‘黑科技’,有效保障了四期码头智慧、绿色、安全运行。”太仓港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才介绍,四期码头计划总投资40.27亿元,于2018年4月开工,2021年1月至8月完成投资11亿元。从今年6月28日开始,四期码头与太仓港三期码头13、14号泊位开展一体化经营。
轨道吊自动码箱,外集卡半自动作业,内集卡全自动作业,堆场与码头前沿的桥吊连成一体。得益于5G通信技术和TOS系统的支撑,这一切既可以进行“一对多”远程操作,又可以进行“多对多”远程操作,作业精度在10厘米以内。
这是四期码头智慧工程的“冰山一角”。“四期码头是太仓港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举措,是沪太两港实现‘同港化’的重要载体,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四期建设项目指挥部总指挥长王坚告诉记者,现在堆场装卸无人化,码头能源低碳化,设备调度智能化,业务单证电子化,信息传输自动化,客户服务远程化,管理决策数字化,经营管控一体化,直接提高了码头作业效率、提升了码头的综合竞争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以省港TOS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是四期码头的“大脑”,指挥集装箱装卸运输自动化作业链。目前,TOS系统与自动化轨道吊电控、RFID、进出闸、查验、电子口岸等子系统融合对接,智能理货、桥吊远控上线,投入生产的9台轨道吊作业情况正常,平均作业效率较高,4台堆高机、2台正面吊、30部电动和燃气集卡均到位,形成了6路生产作业能力。可以说,这些装置对整个长江流域和江苏全省的智慧港口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对国内栈桥式平行布置集装箱码头实现自动化提供借鉴。
与大多数码头一样,四期码头在引桥上安装了路灯。不同的是,这些路灯采用风光互补,自身发电即可满足使用要求,无需提供电源,无电费支出。更让人惊讶的是,利用屋顶、车棚等闲置场地,四期码头还建设了光伏发电站。
中国电力消耗量仅次于美国,电能浪费占相当的比重。四期码头一方面开发利用风能光能,另一方面引入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对用电、用水、用油气等方面进行监测与管理,可以提升能效、按需供能。港内装卸设备均带能量回馈系统,能将各机构在作业中产生的多余能量回馈到电网。据测算,四期码头设备、堆场智能化节电率分别可达35%、45%。
近两年来,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以及电网公司等相关方的积极参与,船舶岸电在集装箱码头等码头加速推广。四期码头建成了江苏港口范围覆盖范围最高、最全面的岸电项目,可以全线岸电接入。
(转载自中国港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