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点运输港迈向枢纽贸易港 黄石新港加快建设“亿吨大港千亿园区港口新城”

  • 发布时间:2022-10-21
  • 浏览数:3195

从地理区位看,湖北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是连接全国公铁水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结点。东联长三角、西接成渝、南向粤港澳、北望京津冀,我省位于全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立足中部腹地和战略纵深,能够形成辐射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市场规模。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打造全国重要物流枢纽,重点建设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宗商品战略中转基地。

近年来,黄石加强新港港口码头建设,配套、优化集疏运体系,壮大全省“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水运体系,构建完善的公铁水空“四港融合”现代物流枢纽。进一步发展多式联运、打造沿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担负“亿吨大港、千亿园区、港口新城”的新使命,提升我省对外开放能级,打造鄂东南开放的桥头堡。

建设智慧环保港口标杆

金秋十月,黄石新港码头三期工程建设如火如荼,8个万吨级泊位已完成桩基建设,预计本月底可完成水工主体工程。其中,4个通用泊位基本完工,4个散货泊位已完成形象进度的90%。

位于长江中游南岸,黄石辖区内长江岸线达79公里,由城区港区、棋盘洲港区、阳新港区三大港构成,其中棋盘洲港区是核心,规划布置57个货运泊位。有别于老城区港口,棋盘洲港区又称为黄石新港。

“黄石新港按沿海港口高标准打造,一、二期工程历时8年已建成15个泊位,正在建设的三期8个万吨级泊位,采用目前世界上顶级的技术和设备。”黄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安民介绍,其中4个散货泊位拟选用1800吨/小时的新型柱式链斗式连续卸船机装卸工艺,能耗仅为传统卸船机的60%,作业效率是同规格传统卸船机的1.3倍以上,便于实现自动化、无人化取料作业。

紧临三期码头泊位,2个5.5万平方米、合计11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堆场正在紧张施工。该堆场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全封闭气膜结构,并配合采用气温监控、气压自动控制、瓦斯监控和预警、车辆自动控制、无人堆场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港口堆场零大气污染。

李安民说:“黄石新港一、二期工程定位,是以多式联运为支点,形成长江中游大宗散货集散中心、枢纽中心;三期工程则以智慧环保为中心,打造长江沿线智慧、环保港口标杆。”黄石新港三期工程共利用长江岸线约1154米,后方陆域面积约603亩,建设期4年,总投资约18.48亿元。黄石新港一、二、三期工程建成后,将具备散件杂货6000万吨、集装箱30万标箱通过能力。

打造沿江综合交通枢纽

黄石新港在建设三期码头泊位的同时,也在配套建设、优化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发展多式联运、打造沿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2021年10月19日,装载着1.2万吨玉米的“江海直达17号”船,从宁波舟山港出发,经过7天水上航行,抵达黄石新港。该船在这里完成水铁转换,由铁路运往目的地四川达州。“黄石新港是长江中游少有的优良深水港区,丰水期水深20米、枯水期6米以上,万吨级内河船可常年满载通航。”李安民介绍,港口已建成集散货、件杂货、集装箱及多式联运为一体的综合港区。黄石—舟山江海联运航线开通后,铁矿石、粮食等大宗货物由海船运输至舟山港后,直接减载至“江海直达17号”船,只需几天时间即可到达黄石新港。再经铁水联运2天左右就能到达四川达州。这条新航线较以往运输路线,时间节约50%,成本减少30%。

黄石新港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积极拓展铁水联运、水水中转、江海直达等业务。在集装箱方面,不断调整优化港口功能服务和价格机制,联合船舶公司开辟了黄石至城陵矶、南京、车阳河的班轮新航线。集装箱固定始发班轮航线已达每周8班,实现“天天班”。

新建大宗粮食中转接卸中心

黄石新港多式联运项目于2017年入列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2021年9月28日,中国黄石大宗商品商贸中心正式揭牌,中粮、海越麦芽等34家企业集中签约入驻。该中心致力于打造立足黄石、辐射鄂东、通达全国的大宗工业品集散基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

为进一步完善港口功能,黄石新港启动粮食中转接卸中心项目,建设从港口码头泊位直达铁路专用线和粮食企业厂区的粮食专用运输通道,主要建设内容为专用廊道、转运平台、粮食筒仓、装箱区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等。

“之前黄石新港粮食‘散改集’业务运行模式,不具备粮食中转存储能力,进一步影响了码头效率和铁路效率的发挥。”黄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兆弟介绍,汽车运输需要经过装车、运输、卸车等多个环节,中转环节多、损耗大。黄石新港粮食中转接卸中心项目,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铁路通道,围绕服务中西部地区经济产业发展,开通了粮食“散改集”水铁联运示范线路,粮食流向:货物经沿海港口—散货船运输或集装箱江海联运—黄石新港综合物流园—堆场“散改集”—集装箱铁路运输或公路零散快运—长江中上游地区。通过前半程节省成本、后半程缩短时间,开辟粮食进入川渝地区的第二通道,提高多式联运示范线路的运转效率。

“进一步推进‘水管铁’基础设施一体衔接,使货物从码头前沿通过管廊‘管到门’,直接运输至粮食企业厂区或铁路专用站场,变多程运输为单程运输,实现粮食物流与粮食产业的联动融合和粮食仓储物流的一体化发展。”刘兆弟表示,该项目将解决铁路运输和传统公路运输为主导的集疏运结构引发占地面积大、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货损货差大等一系列问题,对优化大宗货物多式联运运输结构、提升多式联运承载能力和衔接水平、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绿色港口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铁水公管新型多式联运体系

黄石港口通江达海的便利条件,吸引企业入驻后方腹地园区。目前,新港园区里,弘盛40万吨高纯阴极铜、宝钢涂镀板、湖北优科、新兴管业四个百亿级工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四大百亿项目,壮大黄石市铜产业链、钢产业链,将会释放千亿产能。

园区企业建成投产后,有大量的大宗干散货原料及产品的水路物流运输需求,据初步调查测算,未来黄石棋盘洲港区承接腹地企业生产原料及产品,如铁矿石、煤炭、铜精矿、钢材、阴极铜等干散杂货的水运量将在3000万吨/年左右。刘兆弟介绍:“以往企业都是通过汽车转运到码头,效能低、成本高、污染大。黄石新港三期疏港体系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建设4条从码头前沿到后方企业的全封闭管带输送机货运廊道,货物直达企业厂区,能实现1分钟到码头,5分钟到铁路,15分钟到企业。”管廊运输较传统汽运,能耗低、货损小,有利于港城融合发展。根据初步测算,每年减少车流量约200万辆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00万吨,节约物流成本3000万元,具备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日前,黄石新港还在建设多式联运物流园,推进重点港区与沿江开发区、物流园区的连接通道建设,加快打通铁路、高速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着力提升大宗散货和集装箱铁水联运比例,优化港口仓储设施,提升水运口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拓展港口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大宗商品贸易功能,促进以港口为枢纽的全程物流供应链发展。

浩渺的海口湖,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隐在林中的树屋、鸟巢民宿,古色古香的度假酒店……黄石新港田园综合体,已成网红打卡地。新港园区在推进港口、工业、物流等产业发展的同时,走产城融合之路,打造港口新城,目前已有4万多新港人在这里落户。

项目建设大干快上,城市服务功能同步跟上。春湖新区,新建医院、金盆小区安置房、实验小学等一批重点民生和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成投用,城市安居综合体项目启动。风景优美的海口湖畔,科创岛、企业人才公寓、企业服务中心正在大力推进。

项目做成、产业做优、生态做好,推进临港产业集聚、深化港产融合,黄石新港正朝着“亿吨大港、千亿园区、港口新城”奔跑!

(转载自中国港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