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随着两艘轮船第一箱集装箱起吊,国内首个系统化旧码头改造项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正式开港。同时,罗泾码头二期改造工程宣布启动。本次正式开港的一期工程建成1个10万吨级泊位和4个1万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260万标准箱。
“罗泾港的建设规划包括了一期、二期以及未来的三期工程。 一期工程设计吞吐量为260万标准箱,而二期工程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40万标准箱的码头建设。最终,整个项目将形成600万标箱的江海联运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交通建设处副处长宋光华介绍。
变废为宝 绿色赋能
作为上海市重大交通工程之一,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脱胎于传统煤炭、矿石装卸码头,是我国首个系统化旧码头集装箱改造项目。一期工程的规划建设始终坚持科技、环保、低碳理念,不仅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的成功样板,也是落实长江大保护的生动实践。
罗泾港区码头曾是上海港煤炭和矿石运输服务的主要作业区。由于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煤炭码头、矿石码头于2017年和2019年先后停产。为增加岸线资源、拓展码头作业能力,罗泾港区码头开始了自身的“改头换面”之旅。
为增加岸线资源、拓展码头作业能力,中交三航局项目团队于2022年12月25日正式开始系统化码头改造工程。项目历时11个月建成,焕然一新的罗泾码头前沿总长1432.1米,宽度为全国之最,达到115米,设置单列三层的集装箱堆载设计功能。一期工程建成交付后,码头开展调试运行,本次正式开港的一期工程建成1个10万吨级泊位和4个1万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260万TEU。
罗泾改造项目将“绿色”始终贯穿施工和运营。绿色施工上,项目巧妙地利用废旧材料建造崭新码头,在施工过程中旧结构资源利用率达到70%,而被拆除的30%建筑材料均被再次利用,将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风险降到最低。一期工程平面呈反“F”形深入长江,分前、后、内三档布置,把码头岸线资源运用到极致。
绿色运营上,罗泾集装箱码头运营所需的岸桥、轨道吊、AIV以及叉车、巡检车等设备及车辆均为纯电力驱动,辅以AIV智能充换电机、应用变频调速及势能回收、光伏发电等绿色节能技术,实现作业过程“零碳排”。同时,码头全泊位配置岸基供电,并与有关船公司签订岸基供电协议,明确船舶靠港期间使用岸电驱动,有效减少了船舶靠岸期间的碳排放、废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智慧先行 质效齐升
近年来,智慧港口建设已经成为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在智慧化方面,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也走在了前列。
记者在现场看到,自动化单小车集装箱装卸桥、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ARMG)、智能水平运输车(AIV)在忙碌作业,已经成为码头的“顶梁柱”。其中,AIV无需安装磁钉,仅依靠自车感知识别系统与算法等进行识别、导航,即可实现不同角度下多方位精准感知,做到全场无循迹的自动引导,自动驾驶级别达到L4。同时,AIV支持混合交通,具备精细化箱区蟹型换道绕行、多车路口交汇博弈通行、雾天作业等智驾能力,运营效率显著提高。
“目前,港区共有14台自动化远控岸桥、31台ARMG和90台AIV。AIV无需安装磁钉,仅依靠视觉识别系统与算法等进行识别、导航,即可实现不同角度下多方位精准感知,做到全场无循迹的自动引导,自动驾驶达到L4级别。”上海港罗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周伟介绍。
罗泾港区的“智慧大脑”是首次国产化转型应用的智能营运管控(NEO-TOS)系统。该系统基于国产数据库、国产操作系统和服务器的基础设施,依托自动控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实现岸桥、轨道吊及AIV的智能化运转。
“作为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之一,在未来,整个港区将几乎看不到人员流动,全部是机械自动化设备在运行。”宋光华向记者表示。
在罗泾港建设过程中,为破解安全难题,中交三航项目团队坚持以“平安工地”创建为主线,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利用“数字化”模拟系统、船机定位系统、智慧工地系统统一协调资源调度。
罗泾码头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创新使用了智慧工地“鹰眼”系统。通过“鹰眼”系统,现场的人员、船机、生产施工进度一览无余,“项目部可以实时将所监控的影像、监测的数据传回调度室内,借助位置定位网站,项目团队可以轻松掌握现场准确定位,大大缓解了现场安全管理压力,最大程度保证施工进度安全可行。”中交三航项目团队介绍。
“全自动码头符合低碳环保和科技发展的理念,是上海港新一轮升级的重要举措。它将大大提升上海港的效率和产能,也是我们实现双碳目标和近零排放目标的重要一环。未来,我们将建设更加智慧、绿色、高效的港口。”宋光华说。
把握优势 布局未来
罗泾港区位于长江口南支河段南岸,地处长江入海咽喉、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T”字形主轴线的交汇点。“罗泾港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连接长江和海运的重要枢纽。港区的规划建设要求全自动化,对未来长三角地区及江海流域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宋光华表示。
上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金山表示,上港集团将科学配置内外贸航线,不断提高工程效率,通过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持续发挥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与我国沿海之间的经贸合作活动。
顾金山表示,上港集团将勇当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主力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推进罗泾港区的建设提升,有序推进小量表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上海港的作业能力和服务效率,进一步强化与航运等产业链企业的合作,共同为我国经贸发展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绿色的物流通道,更好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更好服务于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
罗泾集装箱港区二期工程也于当天启动。周伟透露,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二期工程将于2026年投入生产,将是外贸开放型的口岸,设计年吞吐量140万标准箱。
宋光华表示,罗泾集装箱港区的开港运营,将进一步巩固上海港的枢纽港地位、优化集疏运结构,是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更好支撑国家“双循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更好地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
未来,上海将加快推进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二期工程、小洋山北侧开发等重大港口建设项目,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线,以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为导向,打开上海港高质量发展和未来箱量增长新空间,顺应建设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蓝图,打造新一代智慧绿色港口,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航运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转载自中国水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