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调优文章 答好改革问卷——以“六个调优”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战

  • 发布时间:2022-09-28
  • 浏览数:3387

盐城港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河海联运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以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总牵引,按照“整合、磨合、融合”的“三步走”发展规划,立足“组合家庭”“面广量大线长,难烦杂乱差”的实际情况,统一思想提站位,创新思路强推进,制订了“乱中求治、调中求顺、整中求优”的三年改革总体推进方案。2021年,集团围绕“两非”“两资”清退任务,在上半年全面开展“六清”(清理非主业、僵尸企业、闲置资源资产、往来款项银行账户及对外担保、各类建设工程和合同履行),下半年深入推进“六降”(降企业、降资产、降负债、降亏损、降非主业贸易、降资产负债率),在清理非主业、非优势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2022年,我们坚持以“调”为主基调,以“优”为总目标,全面实施调优资源结构、资产结构、资金结构、资本结构、经营结构和股权结构的“六个调优”行动,以期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资本化、资信增实力的“化学反应”,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再次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真正达到市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全力推动集团可持续健康运行,为集团“争当服务经济发展的先行军,勇做盐城向海发展的主力军”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系统布局,找准发展定位,进一步挖掘资源优势。

始终强化系统思维,树立资源意识,坚持企业发展的本质就是资源要素的发展。一是统筹优化市域岸线资源配置。分类建立各类岸线资源台账,加快《盐城市域内岸线资源专项研究报告》编制进程,通过高效利用94.86公里优质岸线资源,合作开发57.3公里一般岸线资源,整合盘活26公里低效岸线资源,不断强化岸线资源管理。二是充分盘活土地和海域资源价值。按照一支队伍、一套流程、一个标准、一张图、一个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法,全面做实集团在册土地及海域使用证资源,截至今年8月底,已完成79项不动产权证办理,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三是全面发挥人才资源支撑作用。策应“黄海明珠”等引才计划,与河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开展校企战略合作,全面实施“每年双百工程、五年千人计划”,力争“十四五”期末精选出200名以上优秀骨干人才,为集团“十四五”乃至后十年发展黄金期提供人才保障。四是做强特色口岸资源。在“一港四区”全部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进境粮食、肉类、水果等特色口岸优势和B型保税物流中心特色功能。五是加快布局淮河流域战略资源。坚持立足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战略定位,持续深化新时代“百团大战”活动成效,按照“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思路,一方面引进淮河流域大型物流企业到盐城港参股、控股乃至冠名投资专用码头,一方面主动把出海口“搬”到淮河流域城市家门口,多渠道培植未来的喂给港,通过控股、参股、承包经营等方式,力争“十四五”末沿淮河流域合作港口达10个以上,全面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

——围绕保值增值,突出精细管理,进一步发挥资产效能。

资产是企业产生效益的源泉,坚持从债权资产、实物资产、新增资产三个方面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全面发挥资产效能,力争到2023年,实现“两资”清退率达100%。一是优化债权资产结构。成立历史遗留问题诊治专班与专业化公司对各类应收款项进行梳理,加快处理有问题应收往来,今年累计处理有问题往来56笔,涉及金额8.08亿元。二是优化实物资产结构。围绕“无效资产向有效转变、低效资产向高效转变、非主业资产向主业转变、非港区资产向港区转变、非经营资产向经营转变”的理念,持续做好“两资”清理,对闲置房屋、设备、库存以及有问题在建工程等进行全面梳理,累计处理闲置资产2.92亿元。三是优化新增资产结构。充分做好项目可行性调研,紧扣节奏、节制、节点“三节”关键,制定合理、科学的年度投资计划,优先安排港口能级提升、疫情防控设施、民生类项目和“五新港口”建设类项目,全面根治无效、无度、无序等“三无”投资问题。

——围绕节约集约,构建良性循坏,进一步优化资金结构。

资金是企业健康运行的血液。集团着力解决整合前各港口一直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扭转“额度小、笔数多、时间短、非标多、成本高”等不利条件,持续在融资结构、成本和期限上寻求解决方法。一是全面压降融资成本。严格规范融资行为,做优资产结构和现金流,深入研究流贷、项目贷、发债等金融产品,不断压降高成本债务,截至今年8月底,8%及以上融资同比2021年已压降85%以上。二是全面调优融资结构。以融资结构、融资成本、融资期限三个“334”为目标,按照授信普惠制、提款比选制、使用计划制、产品套搭制的“四制”原则,坚持低息换高息、长期换短期、整体换零散的“三换”标准,不断扩大授信额度,严防资金链风险。三是稳健做强供应链金融。在杜绝融资性贸易、避免“飞马牌”贸易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壮大供应链金融等新兴业务,加快推进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稳妥开展代开信用证等业务,促进流动资金的良性循环。四是充分发挥类金融板块功能。围绕“牌照要保、问题要处理、业务要开展”要求,充分利用港口自身资源优势,发挥基金、保理和融资租赁等业务的功能,更好为主业拓展提供服务。

——围绕市场导向,营造良好生态,进一步强化资本功能。

集团专门成立资本运作工作领导小组,加大企业上市推进力度。一是优化港口资产运营,加快上市步伐。优选港口上市主体,坚持“优进劣出”的原则,将低效、闲置资产置换为高效、优质资产,持续放大“港口+”规模、利润效应,形成科学可行的上市方案。二是重整香港上市公司,提升盈利能力。从严管控股权投资,压缩管理层级,对现有的15家下属公司进行压缩;加强经营管控,清理历史遗留问题,适时稀释或收购民营股份;清退冗员,瘦身健体,不断提升市值水平。三是用好农业生态资源,推进转板升级。研究金色农业、华丰种业两家新三板上市公司重组方案,合并经营同类项,扩大经营规模,形成研发与育种互补。梳理北交所转板路径,尽快从基础层向创新层转变,通过三到四年的努力,跃入精选层。

——围绕利润为王,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做强主营业务。

始终坚持“在企言企、从商言商,利润为王、效益至上”的经营原则和“算账式揽货、定制化服务、分星级定价、一季一走访、修正式创新、增效益共赢”的经营理念,围绕主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一是坚持主营业务,优化营收结构。突出“抓港口、抓航运、抓码头、抓航道、抓揽货、抓报关报检”主责主业,根据港口功能定位和各业务板块规模,大力发展“港口+”业务,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等增值功能,不断提高主营业务收入在集团总营收中的比重,3年内达到80%以上。二是坚持利润为王,优化业务结构。开展差异化的错位竞争,探索各板块业务发展方向,寻找集团营收新的增长点,对于非正常经营、长期价值不明显的业务实施“关停并转”,3年内实现“两非”企业全部清零。三是坚持服务产业,积累比较优势。立足农业大市的良好基础,充分发挥大丰港区进口粮食指定口岸、进口木材熏蒸中心等集聚优势,形成大宗粮食交割基地,打造农牧林产业特色港;依托风电产业园,充分利用风电产业集群优势,加快建设射阳港区5万吨航道和重件码头,打造全球领先的风电产业特色港;依托响水港码头配套综合性和专业性物流园区,打造国家级河海联运物流港;充分发挥滨海港区大项目落户优势与公铁水海多式联运优势,打造国家级能源产业特色港。四是开辟精品航线,构建节点枢纽。围绕“构建海上连接南北、内陆贯通东西、向海融入中日韩双循环新格局”的目标,主攻沿海、着力内陆、探索近洋,积极抢抓RCEP签署机遇,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全力打造沿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一带一圈”节点枢纽港。

——围绕瘦身健体,聚焦主责实业,进一步完善股权结构。

盐城港集团作为一个组合型大家庭,组建之初就存在着管理层级过多的问题,至2020年末,集团所属法人单位227户,多年的无序扩张,产生大量亏损企业、僵尸企业,“压减”工作已成为集团改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压降企业层级。对所属全资控股企业资产、业务和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按照“十大板块”15个二级单位的业务布局,已经形成集团-专业化公司-项目公司三级管控体系,截至目前,集团下属企业已经压降至192户,力争3年内子(控)企业数量压降至65家以内。二是聚焦投资收益,调优参股股权。加强对参股企业监管,清退低效、无效股权投资,明确“董、监、高”组成、股东会和董事会议事规则。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参股力度,规范参股企业股权管理制度,用科学的制度和措施去管理参股企业。三是聚焦资本收益,清退亏损企业。根据审计结果,全面梳理资本金收益率情况,对资本金收益率较低、市场竞争力孱弱、发展前景较差,特别是对连续三年以上亏损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到“十四五”期末,力争主业子(控)企业资本金收益达到6%以上。

改革不停步,发展不止步。在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动下,2021年盐城港自营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跨入全国亿吨大港行列,实现集装箱超40万标箱,十年来首次突破集装箱保本临界点,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量增速在全国沿海54个海港中均列第2位,国企改革成效已初步彰显。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贯彻中央关于继续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总要求,通过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不断释放发展活力,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展现更多港口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