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潮涌黄海畔,风起盐阜城。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与绿色低碳转型的东风在此交汇,盐城正以创新之姿、实干之态,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踏响铿锵足音。今日,《盐阜观察》栏目正式启航,本栏目愿作时代的记录者与思考者,在数据曲线与市井烟火的交响中,呈现有深度、有锐度、有温度的发展叙事。期待与您同行,共鉴这片热土上正在发生的生动变革,同绘属于盐城人的壮阔发展长卷。
翻开我市2024年经济发展画卷
起笔不凡,落笔精彩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市全面推进“四个三”工作布局,在压力挑战中发掘深层动力、提振发展信心,“稳”的基础有效延续,“新”的动能不断增加,“转”的步伐坚定有力,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年来
我市全力以赴稳增长
经济运行呈现
“生产平稳、内需改善、质效提升”
的平稳发展态势
202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779.2亿元
比上年增长5.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比上年增长2.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比上年增长5.6%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回首来时路
每一个脚步都铿锵有力
每一段征途都充满底气
保持定力
发展更有力度
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盐城如何以更好成绩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交出一份勇挑大梁的过硬答卷?2024年
盐城经济一路迎难而上
奋力拼搏、真抓实干
不断夯实“稳”的基础
积蓄“进”的动能
拼出一条坚韧向上的增长线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202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3%。工业投资增势较好,增长9.7%,占全部投资比重过半,达59.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7%,拉动工业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工业设备投资增长37.5%。基础设施投资支撑有力,增长25.1%,拉动全市投资增速4.4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保持平稳,进口保持较快增长。成功举办跨国公司江苏盐城行、中德农业周、中韩(盐城)产业园经贸合作交流会等活动,进出口总额增长13.8%,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额超100亿元。悦达起亚汽车整车出口累计超36万辆,稳居国内合资车企第一。
释放政策红利,不断激发消费新活力。我市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2.1亿元,同比增长5.6%。组织开展“515盐城消费季”四季主题促销活动,全力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累计发放消费券1.1亿元,撬动消费约19亿元。
项目建设是稳经济大盘、促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03个、812个、515个。东台联合无人机、射阳蓝水新能源、盐城经开区SK二期、亭湖汇源、盐都长盈等一批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或投产,全国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中海油盐城“绿能港”全面建成,国内首个大型综合封闭式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正式运行,一汽集团盐城基地全面投产。
聚焦产业
发展更有底气
产业,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与命脉。
2024年
我市着力推动一二三产协同发力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服务业扩容提质
不断夯实经济运行基本盘
第一产业增加值845.8亿元
同比增长3.4%
第二产业增加值3012亿元
增长5.8%
第三产业增加值3921.4亿元
增长5.6%
农业稳定向好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5.7亿元,全省第1,比上年增长3.8%。净增耕地面积10.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超50万亩,粮食总产连续十年超140亿斤,新创成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海洋生物产业入选全省农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典型案例,“盐之有味”“盐城八大碗”获评江苏省著名品牌。
工业持续增长
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4%,“5+2”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全部超千亿元。
产业链群培育成效明显,光伏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湖油气钻采井口装备产业获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均实现零的突破。盐都智能零部件、射阳新纤维、亭湖环保装备、滨海流体阀门、阜宁环保滤料获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增数全省最多。汽车整车销售超过30万辆,产业规模重返千亿元。
服务业提质增效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9%。生活性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生活性服务业增长17.1%。
文旅产业亮点纷呈,全年接待游客超6500万人次、增长30%以上、增幅全省最高,获评“文旅美誉度领军城市”称号。推出文旅场所延时开放等惠民措施,建湖淮剧小镇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海1号旅游公路入选全国交旅融合示范案例,滨海湿地旅游线路成为全国特色生态旅游线路。
创新引领
发展更有活力
在盐城,处处可以感受到创新的活力。创新活力激昂澎湃,成为引领全市发展的最强音。
盐城主动拥抱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把创新的基因
植入产业发展的血脉
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攻坚年”活动
城市科技创业能力
跃居全国第35位
提升了8位,增幅全省第一
盐城经开区、盐城高新区在全国排名双双跃升10位。金风科技获批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金风科技、盐城工学院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优质企业梯队加快构建,新增中国独角兽企业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0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7家、瞪羚企业5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新增数均创历史新高。悦达集团入围中国工业大奖。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数实融合发展活力无限。累计建成5G基站超1.5万个,新创成国家级5G工厂7家,新增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9家、省星级上云企业2184家、均列全省第2位,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实现全覆盖。
绿色活力不断绽放,绿色低碳底色更加彰显。26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开工建设,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676万千瓦,年发绿电312亿度。发布全国首个沿海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标准,光伏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纳入国家试点,大丰港、射阳港、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全部实现可溯源绿电接入。吉电绿氢获批全省首个氢储能示范项目,盐城高新区智创园获批省级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盐城港获得全国首个“零碳堆场”国际认证,成功挂牌全国首单港口类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波澜壮阔欣回首
屹立潮头续远行
2024
盐城向新而行,行之有向
2025
盐城向新而跃,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