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港口建设上跑出“加速度”——盐城港集团绿色低碳发展纪实

  • 发布时间:2022-12-05
  • 浏览数:3318

港口生态环境的建设是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盐城港集团面临的严峻课题。盐城港集团成立初期,率先开展了生态港口建设规划的研究,将生态保护意识根植于港口发展的总体规划,提出了污染源头预防、过程管控、末端治理的全流程监管理念,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举措的实施,在生态港口建设道路上跑出“加速度”,交出了一张可圈可点的“绿色答卷”。

凝聚生态文明共识

培育港口发展新动能

集团充分发挥港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将绿色低碳理念根植于港口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先后成立了绿色生态港口建设领导小组及“五新港口”工作专班,制定了《靠岸船舶污染物防治方案》等实施方案,明晰了部门及各港区生态建设职责,确定了防治环境污染和危害的主体责任,进一步细化了港口污染防治监管的措施和方式。

通过持续开展规范作业区管理、提升港区绿植面积、治理整顿环境空气污染等专项行动,全面提升码头对船舶防污染智慧感知和监管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生态发展体系,坚持末端治理和源头防治两手抓,实现港口“旧貌换新颜”,不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发展,为建设生态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港口不懈努力。

彰显生态治理之力

紧盯重点领域强建设

盐城港集团紧紧锚定生态保护的使命任务,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工作重心,以“五个精准”提高治污成效,多措并举着力生态港口建设。

集团严格落实国家环保政策与法律法规要求,全面推进节能技术的研发,大力推广具备能源高效利用、污染减量化的节能装备。对于新购设备均采用能量回馈技术,降低能量损耗,实现高效运行。在各港区建立起粉尘检测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堆场喷淋系统、门机作业雾炮系统、料斗喷淋系统、雾炮车等环境保护设备设施系统,搭建环境保护数字化监测管理平台,提升环境风险预测预警水平,不但保障了港区生产运营,也可以检测港口的生态环境,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据统计,集团共建成各类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88套,其中垃圾收集设施66套、生活污水储存设施11套,转运设施1套。一系列设备设施的投入,对船舶垃圾进行了有效分类收集和处置,同时对雨污水进行自处理及接受转运,进一步提高了港区污染治理能力。截至目前,各港区今年共接收处置船舶污染物2804艘次,接收处置船舶垃圾17.8吨、船舶生活污水390吨、船舶油污水20.1吨。

对标生态建设要求

强化立行立改见成效

盐城港集团对标生态建设要求,坚持精准治理、精细管控,从严从快从实抓好问题整改,不断优化健全堆场扬尘管控工作机制,以实际行动和显著成效在“国际湿地 沿海绿城”建设中展现港口担当。

集团紧扣港区环境治理相关要求,持续推进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做好环境监测站布点、安装及系统对接、数据传输等工作。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不断优化环境监测、环保车辆监控等平台功能。搭建环境保护数字化监测管理平台,对风力、风向、监测数据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空气质量预警防控,防治措施实时监控,提升环境风险预测预警水平。

全面推行各类新技术的运用,是实现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气膜大棚作为一种新型全封闭式结构建筑,具有性价比高、工期短、经久耐用、节能环保性强、空间环境自动调节等优势,同时能更好地匹配和适应港口地域特殊环境要求。在盐城港大丰港区二期码头工程散货堆场项目中,集团首次使用气膜大棚,对棚内散货实现全封闭式管控,有效避免露天作业扬尘问题。后期集团将把此技术更多地运用到港口,彻底解决了粉尘无组织排放等问题。

在发展之路上的岔道口,利益在左,生态在右,港口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港口未来发展规划中,盐城港将继续坚定树立绿色环保理念,继续优化港口能源结构,科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更换新型节能装备,深入研究推广新技术,将生态环境治理与港口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不断寻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平衡点和着力点,为建设世界一流港口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