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集团新闻 > 航业动态

以“绿”为底擦亮造船“中国名片”

2024-06-28 字体:

5月24日,宁波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西江新造船有限公司签订2艘740TEC纯电动集装箱船建造合同,这是目前全球最大、国内首批纯电动海船;6月22日,全国首票国际航行船舶高硫生物燃料油在广州南沙港完成加注,这是国内首次实现国际航行船舶高硫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伴随着全球航运产业加快走上低碳转型发展之路,中国造船业不断擦亮新质生产力“绿色”标签,绿色低碳成为打造船舶制造的“中国名片”。

加快绿色转型

“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这是船舶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研发端我们采用绿色船舶的研发,制造过程当中减碳,全产业链计算碳排放。”中国船舶江南造船开发研究所所长周清华表示。

航运业承担全球85%以上的货物运输任务,与此同时也成为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船舶在航行中所产生的碳排放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船舶制造业层面,力度之大、措施之实。

2024年1月,工信部发布《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指出,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是我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6月7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对船舶行业提出更高发展要求,明确加快高能耗高排放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支持老旧船舶加快报废更新……

据介绍,鼓励老旧船舶提前报废,推动船舶更新换代,一方面这与船舶自身密切相关,大型船舶的正常使用年限是15年左右,船舶质量和保养情况良好可将使用年限延长至20年左右,一旦船龄超过使用年限会存在安全隐患,船舶将面临强制报废境地。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加快发展,造船业也随之迎合当前船舶转型发展的趋势,促进船舶动力系统向环保节能低碳方向发展。

绿色启航,共话未来。“加快绿色转型支撑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绿色燃料动力船舶和可替代燃料的应用,为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基础设施服务支撑。”6月19日,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岑晏青在中美绿色航运走廊工作会议中提出倡议,共同推动国际航运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技术路线各有优势

“上个月,我们与宁波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签订2艘740TEC纯电动集装箱船舶,这是目前全球最大,也是国内首批纯电动海船。”江西江新造船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庆华介绍,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能源动力船舶在当前绿色低碳船舶制造领域占据先发优势。

绿色低碳船舶,其船舶使用的能源成为关键要素之一。将时间往前倒推几十年,世界上绝大多数船舶以燃油为动力,发动机是整条船舶动力系统的心脏,能让船舶安全行驶。反观当今,航运业瞄准碳减排目标,船舶已经逐渐由以往单一燃油为动力,向以液化天然气、甲醇、氢能和电池等能源为主要动力转变。

以液化天然气为主要驱动力推进系统的船舶,将成为绿色低碳船舶队伍建设的重点。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为了方便运输一般通常采用在常压下极低温冷冻的方式使其液化。如果船舶采用液化天然气作为主要动力,一方面船舶在行驶过程中可实现零排放,具有减少污染排放保护水资源、产生噪音小等系列优势;另一方面,由于液化天然气储存资源丰富、体量供应充足,与燃油相比还存在价格上的优势。

“在所有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中,当前技术最成熟的莫过于液化天然气,不少远洋运输船舶都使用液化天然气。但是,液化天然气需要在零下162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储存,其储存成本开销不小,不少船舶采用以甲醇为动力。”陈庆华说,甲醇在常温下呈现无色液体,不需要低温储存,且燃烧温度低会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对船舶脱碳来说意义重大。

除了液化天然气和甲醇之外,整个市场对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关注度越来越高,不少造船企业抢占发展先机,将氢燃料电池系统应用到船舶上。

6月22日,国内首艘商用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西海新源1号”交付使用。“这艘船的动力是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组成,以氢燃料电池为主要能源,锂电池补充续航。”九江湖心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船舶具有零污染、零排放、低能耗和噪音小等优势,这对于探索氢能源技术在船舶运用层面具有重要意义。

从“软实力”到“硬支撑”

一组官方数据表明,2024年一季度,我国的造船新接订单量达2414万载重吨,占全球总量近七成。此外,一季度中国造船业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和新接订单量三大指标同步增长,持续领跑全球。航运业发展势头强劲,向绿色低碳化转变已是大势所趋。放大综合优势和增强自身软实力成为中国绿色低碳船舶制造业的“新课题”。

上海,是长江奔腾万里的入海口。此地是中国现代船舶业的发源地、诞生地,也是中国造船业技术最为先进、实力最为强大的前沿阵地。与此同时,在拥有世界船舶海工产业高地基础优势上的上海,更加快步伐推动船舶与海洋装备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6月12日,上海市发改委对于加快氢能布局,助力上海绿色低碳转型提出具体目标,提出拓展氢能船舶运营示范场景应用;6月19日,上海浦东新区航运办协同国家金监总局上海局、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中船租赁等,联合绿色智能航运产业链企业、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发起合作倡议,启动全市首个批量内河纯电零碳集装箱船项目,构建绿色船舶保险共同体……

船舶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要实现“变道超车”,船舶自主设计研发是重中之重,其关键在人才培养。2023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对“高水平船舶与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及“准大国工匠”提出迫切需求。当前环境下,围绕新质生产力,打造船舶智能制造专业群,培养新时代“造船工匠”,已经成为国内高校重点关注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减碳的背景下,绿色低碳船舶已经成为重要议题和热点话题。与此同时,中国瞄准发展机遇加快航运业减碳的步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创新绿色低碳元素。

(转载自中国水运网)

上一篇:> > 没有了

下一篇:> > 《中国港口运行分析报告(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