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集团新闻 > 板块新闻

转载:关于加快推进黄海新区建设发展的意见

2021-11-25 字体:

日前,中共盐城市委、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黄海新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黄海新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全文如下。

黄海新区建设发展的意见

为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向海发展、赋能未来”的战略决策,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面朝大海向未来、绿色转型作典范”的部署要求,做大做强向海发展的主阵地,推动新一轮沿海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黄海新区,加速盐城北部隆起,打造新兴增长极。现制定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积极抢抓新一轮沿海高质量发展机遇,系统谋划向海发展有效路径,把东至黄海、南至淮河入海水道、西至临海高等级公路(G228)、北至灌河616平方公里区域规划为黄海新区开发建设范围。集聚整合各方资源,加快推进建设发展,把黄海新区作为加速盐城北部隆起的重要抓手、推动盐城融入“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示范引领,努力把沿海的关键变量转化为盐城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增量,着力打造全省沿海发展新标杆。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锚定“强富美高”新盐城建设宏伟蓝图,按照“共建、共治、共享”要求,厘清职责职能,明确工作任务,优化体制机制,培育发展动能,建设盐城产业经济新高地、城市发展新空间。
(二)基本原则——规划先行、一体推进。坚持先规划再建设,先管控再发展,推动滨海、响水沿海片区一体化布局、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完善黄海新区城乡建设、产业布局、集疏运体系等各类规划“一张图”,做到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推动绿色转型,高起点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园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局,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典范。——产城融合、城乡协同。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全力打造月亮湾港城、陈家港港城,统筹推进沿海城镇发展,优化功能布局、完善公共服务,建设一批产业特而强、形态美而精的特色镇村。——强化统筹、多方聚力。按照“市级统筹、县级主导、共建共享”的思路,理顺体制机制,集中要素资源,充分发挥黄海新区、滨海县、响水县、海兴集团、盐城港控股集团“五位一体”优势,目标同向、责任共担,形成叠加效应。
二、目标定位

(三)战略定位。坚持在更高的坐标系中提升新区发展水平,以上海浦东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等国家级新区为标杆,加快建成省级园区,争创国家级园区,主动承接国际国内重大生产力布局,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全力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

(四)空间布局。坚持港、产、城协同发展,积极构建“两港、两城、四片区”空间格局,两港即盐城港滨海港区、盐城港响水港区;两城即月亮湾港城、陈家港港城;四片区即先进金属材料及特种纤维产业区、新医药新材料产业区、不锈钢及深加工产业区、再生纸循环经济产业区;统筹谋划滨海沿海工业园和响水生态化工园的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港口物流为主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区。

(五)发展目标。以更大格局、更高站位、更大力度加快推进黄海新区建设,推动黄海新区“一年大提升、三年大变样、五年大跨越”。

——到2021年底:新区“管、投、运、服”高效体制机制全面建成,德龙二期高端不锈钢、金田纸业一期竣工投产,上海电气主机制造、凯金新材料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滨淮高速、金光大道中段等重点工程抓紧实施,港城配套工程全面启动。

——到2023年底:不锈钢全产业链、再生纸及纤维素纤维、综合能源及其装备制造等三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化工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规上工业应税开票销售超2000亿元,实现税收超50亿元;港城建设初具规模,文旅开发取得突破,建成省级开发区。

——到2025年底:主导产业规模优势进一步凸显,规上工业应税开票销售达4000亿元以上,税收收入达百亿元,工业投资、工业应税开票销售、进出口贸易分别占全市四分之一左右。港口吞吐量力争达亿吨规模,人口规模25万左右,达到国家级开发区标准。

三、产业发展

(六)打造绿色高端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空间、港口、铁路、能源等方面独特优势,以先进金属材料、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以综合能源和现代物流产业为支撑,以海洋生物产业为补充,构建“3+2+1”产业发展格局。

主攻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坚持钢铁基地建设不动摇,以低碳冶金为突破口,大力招引铝、镁、铜、钛等特种金属材料项目,打造低碳冶金及其深加工产业基地。以德龙不锈钢为龙头,加快100万吨不锈钢高线、德龙单轧机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不断拓展产品种类,推动不锈钢制品及交易产业链向下延伸。到2025年实现应税开票销售2000亿元。

发展新材料产业。以金光、金田项目为依托,加快推进金田二期、金盈纸业等重大产业项目,推动纤维素纤维、再生纸及其制品产业链加速形成。推动化工行业转型升级,依托江苏沿海石化基地原材料资源,向下游延伸发展特种橡胶、工程塑料、功能性膜材料等高端材料。到2025年实现应税开票销售1000亿元。

突破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千万吨LNG储运能力、海上风电集群等优势,着力发展LNG专用船舶及集装箱制造、大型海工装备、风电装备制造等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明阳智能等重大项目建设,建设沿海高端装备制造、改装、运维产业基地。到2025年实现应税开票销售200亿元。

重抓综合能源产业。重点围绕清洁煤电、风电、光伏、储能、氢能、LNG及冷能利用等产业,加快建设清洁煤电、深远海风电、储能电站、LNG接收站等项目,清洁燃煤发电装机达400万千瓦,燃气发电装机达150万千瓦,推动发展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及电芯制造,启动氢能“制、储、运、加、用”产业集群培育。到2025年实现应税开票销售600亿元。

做大现代物流产业。积极承接周边港口煤炭、矿石、木片、镍铁等转运分流业务。发展冷链物流,引进国际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加快冷库、信息共享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构建集国际运输、物流仓储、区域配送、流通加工于一体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把滨海港区建成大宗商品运输基地、响水港区建成河海联运物流基地。到2025年实现应税开票销售150亿元。

培育海洋生物产业。探索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模式,拓展海洋渔业发展空间,积极推进沿海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区、水产品加工区建设,统筹翻身河国家一级渔港和响水国家二级渔港建设,打造国家级绿色渔业养殖示范基地和海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区。到2025年实现应税开票销售50亿元。

(七)加强补链强链项目招引。整合招商力量,组建专业队伍,围绕主导产业,紧盯跨国公司、央企国企、大型民企,积极拓展欧美日韩项目信息来源,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常态化对接,每年招引百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链式思维培育产业,同步招引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和产业链配套项目,既要顶天立地,又要铺天盖地,加快形成产业生态。鼓励其他板块招引项目落户园区,招商引资考核实行指标双算。

(八)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坚持“制造+研发”一体推进,推动每个主导产业建设一个研究院、一个专业孵化器、一个技术创新联盟、一个引导基金的创新体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利用新滩、灌东邻里中心专家公寓,用足用好各类人才政策,加强与上海大学、东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重点围绕金属新材料、纸制品材料研发、海上风电机组研发、冷能综合利用、储能系统集成、超细旦纤维技术攻关等方面,建设产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和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等创新载体。支持盐城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发展,为片区产业发展提供研发、技术、人才支撑和保障。

(九)把牢产业绿色生态底线。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把关重大产业项目投资涉及的产能压减、能耗排放等指标,坚决拒绝产能过剩、能耗量大、排放不达标的项目,从源头上守住绿色生态底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积极争创冷能综合利用示范园,推动冷链产业发展,积极推动零碳园区建设。

四、基础设施

(十)加快“港口、航道、码头”建设。盐城港滨海港区依托深水良港、多式联运等独特优势,做实产业港,做大能源港,拓展枢纽港,加快实施20万吨级航道、LNG专用和通用码头、物流园区仓储作业区等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以30万吨级泊位为龙头、5-10万吨级泊位为主体的总体格局。盐城港响水港区依托灌河沿岸开发基础,推进5万吨级航道码头及口岸查验设施建设,构建以散杂货、钢材、海工产品运输为主的海河联运产业港,到2025年盐城港滨海港区和响水港区年吞吐能力力争达亿吨。

(十一)畅通“公路、铁路、水路”网络。建成滨海港铁路支线、滨淮高速,实施响水疏港高速和滨海港铁路支线连接线北延工程,实现滨海港和陈家港铁路专用线连通。坚持“通江达海”,把内河航道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加快海河联运作业区码头建设,迅速开通北疏港航道,提升港口吞吐能力;推进连申线大套至响水段“四改二”工程以及通榆河内河码头、淮河、灌河二级航道建设;积极推动淮河入海水道滨海港区直连工程列入省干线航道网规划,打造便捷高效的海河联运体系,促进港口与腹地有效衔接。

(十二)提升“电力、煤炭、燃气”供应。加快新区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供电、供气、供热、通讯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全面提升承载能力。建成金光大道及产业区配套路网,实施污水处理厂及其生态湿地、达标尾水排海工程,完善供变电设施,推进滨海港区5000万吨国家储配煤基地、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江苏沿海天然气管道等能源保障重点工程。

五、城乡建设

(十三)提升城市品质。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月亮湾港城和陈家港港城,注重建设品质,塑造海滨风貌,做足特色文章,不断提升港城发展能级。加快城市功能配套,推进港城路网、安置区、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强化城镇管理,提升市容市貌,建设智慧城市,增强城镇居民美好生活获得感。

(十四)打造特色小镇。推动八滩镇、滨淮镇、陈家港镇、大有镇等老集镇有机更新,优化集镇功能、提升集镇品质。发挥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盐文化、古黄河文化、民俗文化等独特资源,重点建设黄河故道博物馆、月亮湾冰雪世界、灵龙湖旅游景区、八卦滩旅游景区、云梯关遗址公园、灌河风光带,打造酒香小镇、何首乌之乡、不锈钢小镇、西兰花小镇、月亮湾度假村,积极争创高等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十五)建设生态廊道。持续推进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充分利用既有河道、湿地、海堤和G228构建园区外围环形防护林带,建设沿海生态走廊,打造“三廊十带”,建设中山河、灌河、翻身河“三条生态廊道”,灌河、浦港河、三圩河、中山河、北疏港航道、翻身河、黄河故道、北八滩河、中八滩河、南八滩河“十条滨水绿带”。

六、开放合作

(十六)打造面向东北亚开放平台。依托中韩贸易产业园基础,探索推动新区申报建设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依托盐城港滨海港区、响水港区国家一类口岸,规划建设综合保税仓库(B型),配套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口岸查验区、保税仓储、集装箱堆场、海关监管场所等,建成综合保税区。依托德龙不锈钢等龙头项目,加大力度吸引外资落户,建设一批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基地。

(十七)全面深化长三角融合发展。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引入更多以创新为导向的生产要素,与上海、苏州、南京、杭州等地形成生产要素、现代产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四大循环,协同长三角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高品质建设常盐工业园区黄海新区片区,建成全省南北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创新示范区。

七、工作机制

(十八)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成立新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任第一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有关领导任副组长,黄海新区、滨海县、响水县和市直相关部门、国有企业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主要负责新区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港口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大事项决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黄海新区,领导小组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

(十九)加强日常协调推进。建立新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黄海新区、滨海县、响水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相关国有企业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推进区域招商引资、项目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会议原则上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建立新区日常对接协调会议制度,新区管理办公室主任牵头,滨海县、响水县、相关国有企业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具体矛盾,会议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

(二十)明晰职能职责分工。黄海新区主要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推进、督查落实、跟踪服务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滨海县、响水县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把沿海片区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摆上更加突出位置,负责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征地搬迁、安全环保、信访稳定、城市管理等工作。海兴集团、盐城港控股集团、交投集团、银宝集团等市属国有企业立足主责主业,聚力服务新区建设;市直部门根据工作职能,全方位支持、指导、服务新区建设发展,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由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挂帅推进。各部门和单位要按领导小组明确意见和新区协调意见执行,具体职责分工由新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另行制定下发。

(二十一)严格规范规划管理。新区负责建立616平方公里国土空间规划利用体系,按照各类约束性指标和刚性管控要求,强化对各项开发建设行为的管理。成立由分管新区的市领导牵头,滨海县、响水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新区国土空间规划利用会审联席会,重点会商区域内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公建配套项目选址、编研方案、土地供应方案和规划设计方案。涉及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配套项目、重要文化旅游项目的规划方案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同意后执行,其他规划事项经会审联席会研究后由滨海县、响水县按法定程序办理。

(二十二)完善督查考核体系。市委市政府制定新区建设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统计体系,重点对黄海新区、滨海县、响水县、市直相关部门、相关市属国有企业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新区各项经济指标采取双算的办法分别纳入滨海县、响水县和新区综合考核和等级园区创建考核。新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聚焦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滨海县、响水县、市直部门、市属国有企业进行月督查、季反馈、年考核,其结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

八、要素保障

(二十三)强化财政金融扶持。新区范围内企业在属地注册,税收属地征管、就地缴库,优惠政策由属地负责兑现。土地出让收入全部缴入属地土地专户,土地出让成本由属地负责支付。月亮湾港城土地出让金收入全部用于平衡港城开发建设的投入和港城基础设施配套。新区范围内市属国有企业所属用于新上项目和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回收价格与属地政府协商确定。海兴集团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收回本金和财务成本为基本要求,与属地政府磋商解决资金平衡办法。新区范围内港口、码头、航道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由属地政府和盐城港集团共同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补助,不足部分由市县政府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通过政府补贴与市场化融资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原则上市和属地政府各负担资本金的50%。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对新区建设项目融资需求给予中长期贷款支持。市县两级国有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用于支持新区产业培育和项目招引。

(二十四)加强各类约束性指标保障。注重能耗指标收储使用管理,新区项目所需能耗指标,采取单列方式予以解决。跨区域重大配套基础设施所需空间指标、土地指标由市级保障。滨海县、响水县对沿海片区重大项目落地、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国土空间指标、建设用地指标、占补平衡指标予以保障。统筹全市排放指标,支持黄海新区建设。积极用好沿海风光资源,提升新能源消纳权重,为重大项目落户拓展更大空间。

(二十五)打造高效营商环境。积极推进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由滨海县、响水县在黄海新区两片区分别设立与县级同权的政务服务中心,精简办事流程,实现一窗受理、一门办结,做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和行政审批无缝衔接。按照“应放尽放”原则,市级审批权依法下放,提高审批效率。支持新区全面推行项目专班服务、容缺审批、信用承诺制等改革举措,实现重大项目落地全过程高效服务。

(二十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推动新区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双提升。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综合运用“调、挂、派、聘”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多元化人才引进机制,每年引进一批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注重激发动力,以关心关爱滋养激情干事的勇气,以真管真严涵养干净干事的定力,不断增强沿海一线干部职工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加快形成激情澎湃、勇立潮头干事创业氛围。

上一篇:> > 转载|盐城港讯:整合运营 六航强...

下一篇:> > 【大干五十天,建功在一线活动系列...